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要闻

李文燕在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上的致辞

发布日期:2025-07-13 14:39:19

1.jpg

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 李文燕

2025年7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行为法学会和扬州大学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对此,我谨代表中国行为法学会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给予本次论坛大力支持和付出辛勤劳动的单位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法治社会•长江论坛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可谓成果丰硕、影响广泛。作为聚焦中国式社会治理与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学术平台,论坛在推动理论交流、深化实践探索方面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十年来,论坛凝聚了来自海内外的法治智慧,汇聚了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的前沿成果,已经成为汇聚和联系法学优秀人才、鼓励创新、互相争鸣的重要阵地,在全国法学界法律界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徐汉明教授所带领的学术团队为此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今天,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在此召开,再度集结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就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展开交流探讨、献计献策,意义重大。我相信,本届论坛必将续写学术华章,开拓崭新局面。本次论坛的论文及国内外诸多学者和著名法学家的报告、评议,必将为我国社会治理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方法探索、制度实践、学科发展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多个关键领域,提供坚实而深远的智力支撑。

躬逢盛会不易,借此机会,我就谈三点感想,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原创性贡献的研究阐释。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市域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形成法治完备、行政高效、自治发达、科学智能的治理体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就“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系列经典观点深刻回答了如何推进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是对党领导亿万人民开探、开辟、开拓、开创中国式社会治理法治现代化道路恢弘成就、基本经验的总结,成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各位专家学者应以学深悟透、笃行践履的学术态度,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加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社会治理法治现代化贡献智力支持。

二、加强对社会治理的数字化研究,推动塑造数字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根本动力。从机械化、电气化到信息化,再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革命,工具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从传统文明向数字文明的跃迁。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治理工具, “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正是顺应数字时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必然。数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暴力、数据鸿沟、数据垄断、算法歧视等风险,不仅严重侵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危害国家安全。因此,各位专家学者应深入研究从传统社会管理到数字化治理的转型规律,重点研究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超大城市“数字孪生”、数据保护、算法监管、平台治理等重大课题,确保科学技术在法治轨道上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擘画迈向数字美好生活愿景的蓝图。立足数字中国和法治中国一体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刻把握科技与法治深度融合的强大动能,在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特色中寻找数字时代人类治理文明的普遍规律,建构具有思想穿透力、话语引领力、实践推动力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方案,为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塑造数字文明新形态贡献我们的智慧。   

三、 加快打造与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学“思想芯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要求构建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正确解读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是法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从战略上讲,它是提升中国学术自主性与思想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各位专家学者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国式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尤其是要对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市域社会治理、超大城市治理、数字治理等鲜活经验提炼为标识性概念,用学术化和学科化的语言诠释表达中国式社会治理的本质特征、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思想芯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与原创性概念,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经验,以中国法学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部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长期基础性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水平。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王雪】